第四章、组网及因特网

1. 网络基础

1.1 网络分类

范围

  • 个人域网(PAN)
  • 局域网(LAN)
  • 城域网(MAN)
  • 广域网(WAN)

领域

  • 开放式网络
  • 专用网络

1.2 网络拓扑

  • 总线
  • 星型(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流行,开始流行)

2. 协议

为了网络运行可靠,所建立的网络活动规则

  • 在总线型拓扑中,使用的是 带冲突检测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SMA/CD(Carrier Sense,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)

  • 在星型拓扑中,使用的是 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SMA/CA(Carrier Sense,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)

3. 组合网络

中继器

  • 在两个中线之间简单地传递信号

网桥

  • 类似中继器,带有检测报文的目的地址,可以不互相干扰对方的网络

交换机

本质上就是具有多连接的网桥

  • 可以连接多个总线

互联网(internet)

注意区分和因特网(Internet),I是大写的,指的是一种独特的、世界范围的互联网

  • 一个网络与互联网链接的“点“称为网关(gateway)
  • 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形成互联网

4. 进程之间通信的方法

  • 进程之间通信通常采用C/S架构
  • 还有一种是对等服务P2P(peer-to-peer),表示通过对等模型通信而不是通过对等网络通信

5. 分布式系统

  • 集群计算指的是一种分布式系统,由多个独立的计算机密切合作,有着成本低、稳定性高、维护成本低等优点,同时具有高可用性(不会因为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就不能使用)和负载平衡(自动分配压力)
  • 网格计算,通过分享自己闲置的计算机资源,如威斯康星大学的Condor系统和伯克利开放式网络计算平台BOINC,凭借云计算,将计算机资源按需分配,就像水电一样

6. 因特网(Internet)

  •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项目,由美国政府资助,通过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发起
  • Internet2 第二代因特网,被定义为纯学术系统,目标是对高带宽通信的因特网应用,如远程医疗

6.1 因特网的体系结构

  • 通过ISP来提供网络服务
  • 由于较旧的网络服务基础,通常会有最后一英里的问题,通过DSL调制解调器、电缆调制解调器、卫星上行链路、光纤入户等解决

6.2 因特网编制

  • IP(Internet Protocol),现在用的是IPV4的32位编码模式 ,后面将采用IPV6的128位编码模式
  • 因特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(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, ICANN)来分配IP地址
  • 通常使用点分十进制来记住IP地址,通过域名服务器 来完成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

6.3 因特网应用

  • 新闻网络传送协议(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, NNTP)
  • 文件传送协议 (File Transfer Protocol, FTP)
  • 远程登录(Telnet)
  • 安全外壳(SSH)
  • 超文本传输协议(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, HTTP)
  •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(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, SMTP)
  • 因特网邮件访问协议(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, IMAP)
  • 邮局协议第三版(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, POP3)
  • 即时聊天(instant Messaging, IM)
  • 因特网语言协议(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, VoIP)

VoIP

  • 在美国,拥有国家传统电话公司的政府把VoIP看做一种威胁,对他们征收很高的税,或者宣布不合法
  • 有三种类型:VoIP软电话(soft phone)、模拟电话适配器(analog telephone adapter)、嵌入式VoIP电话

许多的流媒体服务(视频),采用单播、多播技术,CDN(content delivery network)来均衡负载

7. 万维网

源于 蒂姆·伯纳斯-李 所作出的努力

  • 通过浏览器提供的 URL 来访问信息
  • HTML & XML 等协议,由W3C制定,